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264930

查看

176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1105#
发表于 2012-3-10 00:42:35 | 只看该作者
艺术家    The Artist    (2011)








导演: 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主演: 让·杜雅尔丹 / 贝热尼丝·贝乔



《艺术家》采用了传统的好莱坞叙事手法将观众带回1927年的好莱坞。在这年,华纳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给世界电影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对于演员们来说,他们也将面临艺术人生的转折点。影片围绕一对男女演员的爱情故事展开,男的是默片时代的大明星,女的则是不起眼的小配角,但有声片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艺术家》真的是一部不可思议的电影。导演把自己对电影情感转化成一种怀旧的形式,它就像是一封情书一样,充满了浪漫的香气,还具有高雅的格调,在欢笑和泪水背后,你不得不默默地向其致敬,因为它确实太出色了。毕竟在电影工业已经进入全方位3D特效化的技术革新时代,还在原汁原味地去重现一部黑白默片 —— 除了音效外,不加入任何声音对白,仅仅以廖廖字幕提示剧中关健性台词。贯穿全片的音乐几乎成了唯一的声音来源尽管是默片,但《艺术家》还是有两处地方用到了音响,一处是男主角做梦梦见自己身处在有声的世界可却说不出话,另一个就是结尾,男主角说出了他全片当中唯一一句台词“With Pleasure!” 剧中没有出现任何男女亲热戏,连一个吻都没有。这是一部毫无刺激性卖点的电影,也是电影的初心。故事含蓄而文雅,只在“讲一个故事”。





男主人公乔治是默片时代的明星,正要面对一个时代的转型,忧心而失落的他仿若正要成为过去的默片时代那般,正是脆弱迷人却又即将衰落的美丽暮色。而龙套女演员佩尔,这位曾经只能在人群中默默对大明星倾心的小角色,却代表了即将开创的有声电影时代,野心勃勃而生机无限。这样的两个人相遇,又恰好在如此这般的时机,如日中天和日薄西山的对比,微妙却又充满戏剧张力。代表“守旧”的乔治最后遭遇了失败的婚姻生活,想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如同想要对风车发起挑战的老骑士堂.吉诃德,默片时代的终结也几乎终结了他的人生。而故事的最后,导演却依然为艺术家们保留了只有艺术作品才能书写的快乐。当歌声响起,舞裙飞扬,幸好是电影,幸好有爱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06#
发表于 2012-3-10 17:21:48 | 只看该作者
这场春雨断断续续下了有足足一个月,今天天终于放晴了,心情大好,于是想选一本书来读。随手从书柜上抽了一本,《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岩井俊二的。这本书是朋友送的,因为她知道我喜欢岩井和村上。对于这个版本,我有点莫名其妙,因为书中收了郭敬明的影评,但书的封面上居然郭先生的大名影印面积之大,大大地超过了岩井俊二,这是什么?我?不理解也不喜欢这样的版本,但不能否认我对这本书的内容的喜欢。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      




导演:岩井俊二
主演:市原隼人  忍成修吾  市川富和子  伊藤步


“她出生在1980年12月8日晚上10点50分。这是约翰列侬被杀的日子。是戴维杀死他的。这些全都一清二楚。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偶然......”

正在上网的这一个少年,名叫莲见雄一。影片画面一开,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黑色银幕中心跳了跳,仿佛张开一只蛛网。闪烁中的白字RELOAD。画外背学伴随着低缓音乐响起,轻浮有序的键盘的敲击声,计算机电脑打字效果一般,开始了影片当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田园风景广袤幽静的彼端,东瀛的小城。莲见雄一和他的母亲,继父和继父带来的弟弟共同生活,重组的家庭让他与家人缺少沟通。星野修介、津田诗织、久野阳子是他的同班同学。星野修介和他同在剑道部社团,两人是要好的朋友。暑假时,两人还随同社团一起去冲绳旅游。可是旅行中的一次意外使星野的脾气性情大变,一个以前品学皆优的学生彻底改了模样。星野开始以欺负莲见为乐,带领一帮坏学生逼津田为成人提供性服务,强迫莲见带久野去废旧的工厂,让一帮坏学生玷污了久野。胆小的莲见没有理由的默默忍受着星野的霸道欺负,性格变的自闭孤僻。在他的小小心灵里,世界以闭塞孤独的印象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在喜欢的歌手“莉莉周”的歌声里寻求安慰,习惯于在莉莉的BBS里化名”迷幻“和人交流沟通,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最和他交好的,是一个叫做“青猫”的ID。



莉莉周只是一种希望。一个寄托幻想的媒介。仅此而已。是莲见他们在“以太”这个虚拟的真实世界中的唯一寄托。对莉莉周的追崇越狂热,对虚拟世界越信任,于是对真实世界便有了越来越多的失望与绝望。也可以说是对现实世界彻底失望,于是选择在莉莉周的世界里寻找安慰和温暖。

莲见喜欢的女孩久野总是安静地弹着钢琴,在遭受不幸之后,久野一如往常的沉默,却把自己的头发剃光,无声地反抗,继续弹奏她的钢琴。这个坚强的女孩,承受难以承受之伤痛,生存下来,沿着自己的路继续走下去......



津田,这个表面开朗的女孩,而且似乎在被迫提供性服务之后还能保持乐观轻松。只有在莲见送她回家时,她才在莲见面前表现了她的无助和说不出的愤恨。她拒绝了乐团指挥的表白,却想知道怯懦的莲见能否保护自己——她自己都不对此报希望。银色的电线塔旁她看着蓝天上飞翔的风筝,开怀地笑,放下了所有负担,她选择了离开,用飞翔这种方式,坠落在电线塔旁......



学校和家庭让莲见难以忍耐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和青猫倾诉的话语愈加痛楚,于是他们互相安慰,彼此温暖。12月,莉莉周的演唱会开始的日子是他们约定的见面时间,握着LIVE HOUSE的票,莲见在现实和虚构的交叉点,艰难的寻找青猫,寻找他那个安稳明亮的梦想。当莲见发现”青猫“竟然就是星野时,他终于爆发了,他在会场外呆站到演唱会结束,最后在混乱的人群中掏出一把小刀刺进了星野的身体,而星野到死也不知道是”迷幻“结束了他的生命......





岩井俊二的作品中有大量村上春树式的痕迹。成长与青春的残酷是没有答案的答案。亦是没有结局的结局。不同于村上式的清淡,岩井以另一种轻微的惨烈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影片的最后,少女久野带着帽子和伤痕坐在钢琴前,忘我地弹奏德彪西的时候,仿佛也在绝望地昭示:惟有音乐真实。我不能说岩井俊二的电影是印象派的电影,但是我相信岩井俊二一定认为他的作品同德彪西的音乐存在着某种联系,也许就在于他们共同的一种冥想式的创造吧,都同时向梦幻般的世界寻求题材,德彪西向着《午后牧神》这样的诗,岩井俊二向着诗一般的少年世界。德彪西用音符来表现出光线、色彩、流动,岩井俊二则用光线、色彩、运动、音响当然还有音乐来试图达到同与德彪西同样的境界。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不同于岩井的《情书》,它的结构构思精巧,更胜于了内容的精彩。网络发帖的形式,叙述因为带了主观色彩而似真似假,最后再倒叙,开始沉重的述说。不动声色中,是那些残酷的青春,无处安放。




影片的音乐是一大亮点,音乐制作人小林武史出生于1959年,他首先是一个世界级的指挥家和音乐家,最擅长的是大型管弦交响乐的创作。其次他又是日本流行音乐界的著名监制,和小室哲哉同是日本POP MUSIC的齐名人物,直接引导了日本乐坛1995年的百花齐放和监制制度的盛行。对于电影音乐来说,小林第的一次出手正是岩井俊二1996年的电影《燕尾蝶》,主题音乐气势宏大,爵士、摇滚、灵魂与正流交响乐一并揉合,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悲剧感使人动容。这次的作品以BGM为名,也可以说是一个乐曲群,从音乐响起的片刻,少年周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几乎全片的叙事是承音乐之始终而进行,登场人物和剧情的发展,无不受到音乐的隐性支配。关于影象和音乐的配合,小林又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何谓电影的缠绵。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电影原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07#
发表于 2012-3-13 00:4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3-13 00:48 编辑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说的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导演:徐静蕾
主演:徐静蕾    姜文


根据上个世纪初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的电影,由中国女导演徐静蕾于2004年搬上了银幕。1948年,美国也曾根据这部小说拍摄过一部电影《巫山云》,由琼·芳登主演。

一个女孩对一个男人的感情,建立于懵懵懂懂的童年时代,并不因为家庭的迁徙而告终,恰恰相反,距离成全了它的美好。她远离他紊乱的感情世界,让内心对他的渴望始终如一。因此,若干年后,以学业为契机,再度回归到那个城市,并对男人展开不求回报的感情交往失衡的感情,在乱世中徒然滋生。一个女子,从年少到衰老,整整18年,那么漫长的时光,为了一个只曾于黑夜中缱绻过两回的男人,耗尽了所有的感情,至死,仍未觉醒。但可惜,他们之间的一切,随着这封信的展开而展开,闭合而闭合。她向他坦白过去18年她对他刻骨铭心的爱,而这样的坦白,并非要挽回一些什么,相反,它意味着以一场死亡换取的彻底放弃。

全片中最为有力之处,是女人第二次从男人的房间中走出来,在庭院中与老仆人迎面相遇的一幕。这个一直跟在男人身旁打点一切的老人,心里比谁都明白。他见识过男人带回来的每一个女人,但他始终记得,面前的这个少妇,就是当年生活在同一个四合院里,曾帮他把晾晒的被子收进房间的女孩。多年后,依然明察分毫地把她辨认出来,并一如多年前一般,给她一句问候。却正是这句问候,让一直坚信着自己感情信仰的女子突然崩溃。很鲜明很辛辣的对比,一个老眼昏花的仆人都能够把多年没见的人给认出来,而一个曾经有过一夜两夜缱绻的男人,却竟然对她全无印象,这完全不是侥幸,完全就是一个痴心女子最大的悲剧。她跟他所生的孩子的死亡,引证着这场悲剧的结局。由此划上句号。读完信的男人,并没有出现过分悲伤的神色,这个或者曾经撰写过无数文字的男人,最终,并没有被一个“陌生女人”的信所打动。他依然是他,这个阅女人无数的男人,到最后,依然孤单只影,或有某一天,他也会成为自己的,陌生人。

可谓男人视情若纸,随风飘荡,多么潇洒;女人视情若书,记录人生,不堪厚重。爱情本应该是两个生命在平等的角度上的一次坦诚对望,所以为了忘却的记忆,下辈子请你一定要记得我,否则就不要让我们遇见。但是,与被爱,忘却与记忆,到底真正哪一者才是痛苦哪一者又才是幸福的?

电影的主题音乐取自林海的专辑《琵琶相》中的一曲《琵琶语》。影片一开始,明明暗暗的画面里,那首动人心弦的琵琶曲铮铮淙淙地一流出来,让人陡然心动。在影片的最后,男人读完女人长长的信,这时候他知道,女人已经不在人世。她和他的未见面的儿子,再也不属于这个世界了。音乐再次想起,男人将视线释放到遥远又遥远的地方,在记忆的最深处,他仿佛看到童年时的女孩如何托着腮地坐在自家窗前,等候着她所倾慕的他的出现......女孩在黑暗中的脸,如一簇小小烛火,直至慢慢熄灭......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琵琶语》,全方位才子林海演绎,收录在专辑《琵琶相》中,琵琶的万千风情,娓娓诉说三千年来众生相。某年林海和朋友相约至江南,流连其间而忘返。他们在水乡茶馆中听评弹,那是第一次,他被琵琶的单色打动,开始有了做琵琶音乐的一种冲动。平时我们听到的琵琶曲,以表现“武”为主,如《十面埋伏》,而林海想表现的,是一种能动人的“文曲”。于是有了《琵琶相》。

反复的前奏,忧郁的琴键声,再加上东方乐器琵琶所独有的特点。泣泣私语诉衷肠,感情就这样一步一步被深化,最终让人沉缅在音乐画面里而不能自拔。其间,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洞箫、三角铁时不时地出现,完美地起到了和声的作用,既突出了琵琶如歌如泣的特点,又进一步丰富了曲目的表现力和感情。不过此曲最出彩,最令人感到新奇的还是中间的一段钢琴突然变成主奏,琵琶变成伴奏,配上一段有如天籁般吟唱的女声,在琵琶声泣泣的背景下,简直将琵琶欲表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


幽幽道来,无尽的相思与爱恋,
很多话,来不及说, 
许多情,无处寄往,
只能深藏在内心, 
不想将就,不愿屈服,
对镜自怜,
任时光流逝, 
任青丝熬成白发,
无法忘怀的是
短暂的相遇.
人生若只如初见, 
或许应该说,
第一最好不相遇, 
从此便可不依恋, 
爱上也许只需要一秒,
忘记却用一辈子都不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08#
发表于 2012-3-13 12:33:25 | 只看该作者
我来打酱油啦~

使用道具 TOP

1109#
发表于 2012-3-13 19:13:00 | 只看该作者
名片雨中MM都看过。厉害啊。
说到《桃姐》,刘德华和许鞍华合作那部《投奔怒海》非常有名。

使用道具 TOP

1110#
发表于 2012-3-13 23:05:59 | 只看该作者
我来打酱油啦~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3-13 12:33

,骑士,有空多来打酱油,“见”到你真的非常开心。

使用道具 TOP

1111#
发表于 2012-3-13 23:17:12 | 只看该作者
,骑士,有空多来打酱油,“见”到你真的非常开心。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3-13 23:05


哈哈,好的
大家见到独舞姐也很开心(一定的)


使用道具 TOP

1112#
发表于 2012-3-14 19:03:04 | 只看该作者
名片雨中MM都看过。厉害啊。
说到《桃姐》,刘德华和许鞍华合作那部《投奔怒海》非常有名。
shinelb 发表于 2012-3-13 19:13
《投奔怒海》是刘德华的第一部电影,许鞍华执导的,他们合作过很多部电影,相互之间非常默契。许鞍华是位很有思想的名导。


使用道具 TOP

1113#
发表于 2012-3-14 19:11:30 | 只看该作者
"幽幽道来,无尽的相思与爱恋,
很多话,来不及说, 
许多情,无处寄往,
只能深藏在内心, 
不想将就,不愿屈服,
对镜自怜,
任时光流逝, 
任青丝熬成白发,
无法忘怀的是
短暂的相遇.
人生若只如初见, 
或许应该说,
第一次最好不相遇, 
从此便可不依恋, 
爱上也许只需要一秒,
忘记却用一辈子都不够."

--------把爱情的愁苦写得如此缠绵,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如果把很多事情,包括爱情,包括人之相遇,看做因缘际会,而且万事万物,人生,生命里的每一刻何尝不是一刹那间的因缘际会?缘起性空,稍纵即逝.保持珍惜之心当下喜悦,体会到缘生缘灭,不必执着.命运是否就可以不用如此执迷?

使用道具 TOP

1114#
发表于 2012-3-15 01:46: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3-15 01:49 编辑

追风筝的人    The Kite Runner





这是一部大气磅礴的电影,故事的背景从温馨闲适的阿富汗,到和平开阔的加利福尼亚,到落魄感伤的阿富汗移民聚集的圣何塞,到相对宁静的巴基斯坦,再到遍地尸骨的阿富汗......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穿梭在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里,枪声打破了生活的宁静,原来在阿富汗声名显赫的人物变成了跳蚤市场的小贩,民族仇恨带来的伤害和屠杀骇人听闻,人物原本曲折的命运变得更加坎坷。影片中很多地方,原以为人物从此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谁知又是一阵风浪袭来,让人惊呼,为人物的遭遇提心吊胆。在翻天覆地的政治变化中,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些人的高尚令人心碎,有些人的疯狂歇斯底里,有些人的懦弱出人意料,一切都让人唏嘘感叹。

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把使出自己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每一只风筝线的尽头都有一个勇敢的斗士。当然,所有的风筝要在天空中进行决斗,就像一场盛大的搏斗,你必须要把你周围所有的敌人消灭光,你才能成为胜利,同样,你必须把你走位的风筝都打败,你才会成为万种瞩目和赞叹的焦点,那样会有无限的荣誉和光亮集聚你一身,这本是一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或者游戏,但在影片主人公阿米尔那个时候,这对他来说具备着无尚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因为父爱,他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不再是鄙弃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再来说说追,追风筝,也相当重要,你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于是影片的另一主人公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荒凉贫瘠的西亚国家阿富汗,多年来一直饱受着穷困和落后的折磨。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也同样享受着亲情、友情、成长......带给他们的乐趣。富家子阿米尔和他的小仆人哈桑就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无论是荒凉的戈壁、突兀的山丘、一眼忘到边的枯树林、繁华的街市......到处都是他们勾肩搭背、打闹玩耍的好地方。如今,喀布尔一年一度的风筝大会再次到来。阿米尔和哈桑各自带着自己的满意之作踊跃参加。令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本来可以为他们的幸福童年再次增添快乐的风筝大会却成了改变两颗幼小心灵一生的梦魇。幸运的阿米尔在仆人哈桑千方百计的帮助下赢得了风筝大赛的殊荣,而倒霉的哈桑却被恶人强暴。胆小懦弱的阿米尔惊吓之余却不敢相助。两个好伙伴天真烂漫的友情就在这样尴尬甚至可悲的情形下,被突如其来的“苏阿战争”所打破。  

为了躲避战乱,阿米尔的父亲携家产举家移民美国。在条件优异美国,学习上进的阿米尔渐渐成了学校里的优秀生,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父亲心中的骄傲。但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对儿时伙伴哈桑的愧疚感却无法用任何美好的事物抹去。突然有一天,父亲朋友的一个电话终于给了阿米尔重返故土向小伙伴赎罪的机会和勇气。原来,贫困的哈桑一家多年来一直在饱受战乱之苦的阿富汗山区苦苦煎熬着。而为了保护阿米尔家在喀布尔的房产,忠诚的哈桑一家惨遭凶残的塔利班恐怖组织荼毒。幸存下来的哈桑之子则落到了塔利班恐怖分子手中。为了隐藏二十年的赎罪、为了少年时的真挚友情,阿米尔决定重回荒凉的西亚戈壁,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将哈桑的儿子从虎口中营救出来......

《追风筝的人》关注了亲情、友情与爱情、感恩与救赎、真相与谎言......在复杂变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以一种从容平和的静美心态讲述了一个枝节复杂而情节动人的故事。就如同一叶微风轻拂的羽毛,慢慢地轻触掌心。影片中,风筝是一个象征。对阿米尔而言,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怯懦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的部分人格;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

阿米尔回到了阿富汗,回到了喀布尔,然而此时的喀布尔已面目全非——随便踏一脚就可能踩到地雷的土地及到处示威的俄军坦克充斥着这个城市——喀布尔,赐予他爱的地方。当阿米尔从塔利班头子阿塞夫——那个强暴哈桑的人手里救回了索拉博——哈桑的儿子。但阿米尔仍未完全解脱那个可怕的梦寐,他甚至看见阿塞夫站在病房门口朝他冷笑:你和他(哈桑)是喝同一个女人的奶水长大的,但你和我,才是同一种人。”毕竟,赎罪并不等同于幸福。讽刺的是,伤后的阿米尔被打成兔唇——一如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永远在微笑。 索拉博是沉默的,但并非生来的沉默,那是在双亲的亡故及屡次遭到塔利班的强奸后。沉默并非寡言,寡言只是把按钮暂时关上;而沉默则是把那个按钮旋掉,全部旋掉——他只是个什叶派的哈扎拉孤儿,无依无靠。

《追风筝的人》是根据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原著中有这样一句话: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没有童年。而卡勒德·胡赛尼的后一部作品《灿烂千阳》似乎奠定了阿富汗这片土地的绝望。但卡勒德·胡赛尼大获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写出了这样一句话:即使在最黑暗的夜空,依然有最璀璨的星星在闪烁。这片土地因保守的思想令人压抑,又因对宗教不移的信仰让人明朗;这片土地因战争令人绝望,又因古老的传统让人希冀:这片土地明显的阶级观念令人沉重不堪,又因美好、单纯的思想让她的儿女义无反顾地坚守着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这本书一直在传递这样一个思想:珍惜爱,珍惜和平。在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六个月后,美国世贸大厦倒了。这本小说让其作者于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因为这位拿着美国绿卡的医生,原为阿富汗移民。



原著作者卡勒德·胡赛尼说过,这个故事是小说,不是他的自传,背景和历史是真实的,但人物和小事件都是虚构的。他写这个故事,是为了讲述一个人性之旅的故事,在这段时光旅行中,容纳了亲情、友谊、罪行、宽恕、救赎、政治等丰富的内容。而改编后的影片前半部份是亮点。毕竟这些才是原著作者经历过的生活,那些环境与人物的设定,才显得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关于童年真挚友谊的描绘,非常令人神往的。那段风筝比赛的场景,也拍得格外大气,令人印象深刻。但故事最感人的还是背叛后赎罪的义无反顾,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对阿料尔的承诺,那种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仿佛在天空中看到了那飞翔的风筝,阿米尔、哈桑在追逐着,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错,再多的不谅解也会因为爱而融化,世界尽管如此不公平,仍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活着,当我们看到同一个太阳升起时,应该为着我们还能呼吸而庆幸着吧。



《追风筝的人》主题曲 - Supplication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追风筝的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15#
发表于 2012-3-15 18:50:26 | 只看该作者
雨中MM的帖子引起大家很多共鸣。我也很喜欢保罗西蒙,不过我最喜欢那首《浊水河上的桥》,这首歌是歌颂友谊的,讲人在困难的时候要互相帮助,这是一首格调很高远的歌曲。面对困难,一起度过困境,这首歌也是乐观的。斯世如浊水,音乐似桥梁。

使用道具 TOP

1116#
发表于 2012-3-16 21:36:40 | 只看该作者
雨中MM的帖子引起大家很多共鸣。我也很喜欢保罗西蒙,不过我最喜欢那首《浊水河上的桥》,这首歌是歌颂友谊 ...
shinelb 发表于 2012-3-15 18:50

经典老歌总是让人动容,身陷其中,忆当年往事许许多多。刚才回家的路上,公园的门口有一群爷爷奶奶辈们在跳国标舞健身。没有平整的场地,没有上好的音响系统,也没有炫丽的灯光,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或许互不相识,但每一位舞者都是那么地认真那么地优雅,俨然一位正统的国标舞者,那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舞伴的尊重。我驻足在旁,深深地被他们感动,被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所感动,被他们的真诚坦然所感动。一曲《友谊地久天长》,让我彻底放下矜持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时光倒流十余年,仿佛回到了大学年代的周末舞会中......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22:11, Processed in 0.029164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