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247231

查看

177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1153#
发表于 2012-3-23 11:51:2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现在上网的时间也比以前少多了,为了培养小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晚饭后我尽量和小儿一起读书,小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3-21 09:46

          独舞的生活还是比较充实的。做母亲不容易,上得孝敬照顾父母,中得相夫,下得教子,最后才是自己。所以为何如此颂扬母爱。

          现在的小孩的成长真是个烦恼。主要是因为每个家庭小孩少了,基本是一个。同时条件好了,所以就可以有更好的机会来进行更多的培养。这无可厚非。同时,在我内心深处,我又似乎觉得小孩子少了一点自由,少了一种单纯的快乐。在学校就不说了,连业余时间都太多的 ”被。。。“ 了,父母对小孩或多或少都有一个期望值,往往是一切的根源。小孩的成长过程中,是该让他多玩点还是多学点,真是个难题啊。
           我小孩要小点,4岁多,幼儿园中班。我看他虎头虎脑的,运动神经应该不错,艺术上估计没什么戏,所以我就不强求学这个那个了(有一位小妹做小学老师的,过年对我说:对小孩最好的礼物,是让他多玩一年再上学)。平常我就让他尽可能多到外面玩,疯狂的骑自行车,投球等。我准备多陪他去打打球,希望他有一项稍为好点的运动项目。我觉得打篮球会对小孩的身材是个正面的辅助。

            我不反对小孩看电视,看动画片的。他只爱看中央少儿。很多东西,是我们父母无法教育给孩子的,电视,动画片等都是一个渠道。但是,一定要有节制。我能引导他的,就是有节制,或懂得节制。虽然工作比较繁忙,我还是希望多陪他一起成长,主要是习惯上一些指引和培养,也不用过于限制,尽量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他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就自己看看书。小孩的笑声是我看书时的伴唱吧。

          我4岁就开始放牛,没上小学就开始做饭,读小学时放学第一件事去挑两铁桶去浇菜,然后回来把家里的猪牛安顿好,写一板黑板字(父亲自己做的),然后是做饭,吃完饭才开始做作业。童年啊,虽和现在不一样,但是很纯朴的。不同年代,不同的经历,流水般,平常心对待吧。无法选择的,只能选择现在或以后的活法。

使用道具 TOP

1154#
发表于 2012-3-23 17:59:12 | 只看该作者

和.静.怡.真 发表于 5 小时前 删除
狮子吃饱了,就不会再多吃。人可能不一样,所以就容易不平衡。S兄流水般的平静生活,因为有度。我赞赏这样的生活心态。

兄台抬举我了,汗颜。

使用道具 TOP

1155#
发表于 2012-3-23 18:37:21 | 只看该作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桃姐》不是电影,而是生活,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桃姐,有的现在是,有的将来会是。《桃姐》,一部很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的电影,影片正如它的英文名字“A Simple Life”,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也是最能感动人的,生活中最细枝末节的地方。一直很喜欢许鞍华的作品,从《天水围的日与夜》到《女人四十》,再到《桃姐》,许鞍华是用其独有的细腻的电影语言从容地陈述着我们身边的故事。在现时商业片集体轰炸的大环境下,今年65岁的许鞍华在没房没车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放弃自己拍文艺片的理想,真的是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3-23 10:18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问我,工作是为了什么?我说:养家糊口啊。那位朋友马上说:在你目前这种情况下,孝敬老人也很重要。她说她父亲去年去世了,她父亲在家乡,生病的时候,她每个月都坐飞机回去看望老人,后来她父亲去世,她说她很痛苦,但是不遗憾了。她说在她父亲生前,每次她打电话回去,说要回去看望老人,但她父亲都说没必要,她说她很感动,她知道她父亲是很希望她回去的,但是为了让她没那么麻烦,才说不用经常两地跑。我很尊敬我这位朋友。
人生对我们来说,既简单又复杂。生活再珣烂之极也会归于平淡。在我这个年纪的时期,说实话我没有太多的幻想了。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很高兴了。但是,不管怎样,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人,这还是重要的。对于生活质量,其实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要远远低于我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我很喜欢音乐,能享受一下音乐,对我来说就很不错了。音乐也是我的一种生活寄托,当然家人更重要。我以前讲过一个清华大学外籍老师的晚年,他终生没有成家,一生痴迷古典音乐,其实,音乐就是他的寄托,一种精神寄托。每个人都会有寄托,有自己的精神支柱,音乐是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和人生支柱的,这也是我喜欢音乐的原因。


使用道具 TOP

1156#
发表于 2012-3-24 16: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3-24 16:12 编辑

昨晚整理书籍的时候,翻出以前写的随笔,其中就有五年前电影《永远的卡拉斯》的观后感。一时性起,又听了一整晚的卡拉斯的歌剧,又一次深深地沉迷于其中。记得第一次听到卡拉斯的歌声是很多年前在一家唱片店门口,那时刚好在播普契尼《蝴蝶夫人》中一段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卡拉斯给我的感觉却如同一位天使站在苍穹里对着尘世纵情高歌,是的,假如真的有天使,假如天使真的会唱歌的话,就应该是这样的。从此后我就喜欢上了女高音,也爱上了卡拉斯。五年前,无意间在CCTV6看了电影《永远的卡拉斯》,被影片中卡拉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完美艺术的追求所感动,也被这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勇敢的传奇女性所叹服。如果说我只能拥有一位歌唱家的唱片,那么我一定会选玛丽亚.卡拉斯。卡拉斯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从1947年登上意大利沃伦那中央剧场的舞台到1965年结束舞台生涯,她的艺术生涯不到20年,远远短于其他知名女高音家。关于她声音的好坏乐迷们也一直各有所执,她的嗓音不如福蕾尼甜美,不如苔芭尔蒂丰满,也不如舒瓦茨科普夫高贵,花腔更不如萨瑟兰灵动,但卡拉斯的声音却绝对是20世纪歌唱家中最具表现力的。也许是因为她是希腊人的后裔,希腊诸神将阿芙箩黛缇的美貌,海妖塞壬的魔力嗓音都赐予了她。卡拉斯的歌声中天然性的具有悲剧色彩,她的歌唱似乎揭示了人在世界上的命运根本就是对于毁灭的再生和净化,一如她自己 --- 传奇的人生,传奇的爱情, 永远的卡拉斯。




永远的卡拉斯   Callas Forever (2002)



导演: 佛朗哥·泽菲雷里
编剧: Martin Sherman / 佛朗哥·泽菲雷里
主演: 芬妮·阿尔丹  / 杰瑞米·艾恩斯



玛丽亚·卡拉斯1923出生在美国纽约,1937年她离开美国到希腊的雅典音乐学院学习,1941年卡拉斯在雅典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出了普契尼的《托斯卡》,出色的表现让她一举成名,从1949年开始,在丈夫的帮助下,卡拉斯的歌唱事业在此后的10年间走向了高峰,她在世界各地的大歌剧院里表演,并且都非常成功。影片《永远的卡拉斯》将围绕卡拉斯一场虚构的复出表演展开情节,表现卡拉斯生命中最后3个月的状况。



作为歌剧女王卡拉斯曾因其美妙的歌喉和极具表现力的唱功令全世界乐迷都为之倾倒。但由于岁月和各种客观因素,其嗓音已不复原来的甜美和震撼力。尤其在她的情人奥纳西斯去世之后,卡拉斯更加消沉,而那场失败的日本演出更使她无法原谅自己,拒绝与人交往,将自己封闭在孤独的世界里。这时好朋友兼制作人的拉里为了使卡拉斯重获新生,想出利用现代技术,将卡拉斯当年录制的《卡门》的唱片,配上新录的画面,重新制作,以给观众卡拉斯又重回颠峰的错觉。这个方法让卡拉斯看到了希望,又让她深深地感到不安。一方面这个方法弥补了她在日本演唱会上的遗憾,另一方面,卡拉斯觉得这似乎是一种欺骗的行为,身为一位艺术家,她是不允许有这种行为发生。拉里的一次次劝说让卡拉斯动了心,于是决定拍摄自己最喜欢,在舞台上也从未唱完整的一部歌剧——《卡门》,并在《卡门》中出演女主角,并决定使用20年前录制的声音配音。

《 永远的卡拉斯 》电影原声音乐


热爱艺术的卡拉斯在排练过程中几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而拉里也全力以赴,主动承担电影百分之五十的启动资金。影片拍摄顺利结束,试映也都赢得了投资商们的一到致好评。就在大家忙着为电影的正式上映作准备时,卡拉斯改变了主意,她要求拉里毁掉这部影片。对卡拉斯来说这是一部伟大的极具意义的影片,但它毕竟是一部伪作,一种欺诈,卡拉斯作为一名艺术家对这部完美的伪作心怀愧疚。终于卡拉斯和阿里一番促膝长谈后,阿里相通了这件事情,决定不顾损失惨重,尊重卡拉斯的意见,永远不放映《卡门》这部电影。



提起玛丽亚·卡拉斯,当然不能忽略她和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之间伤感的爱情故事,有关她的各种传闻和她孤独终老的悲惨结局,多少年那些忠实的乐迷固执地认为是奥纳西斯毁掉了她的嗓音,她的事业她的生活,复出后的卡拉斯早己身心破残,她确实无法像过去那样歌唱了。而她真正的不幸并非是奥纳西斯让她懂得了爱又抛弃了她,造成卡拉斯悲剧命运的真正根源却只是源于一个女人本性里过度的虚荣和执迷。 2002年,意大利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自编自导的传记片《永远的卡拉斯》上映,但泽菲雷里在影片中并没有对对这些传说探寻究竟,他表示他将展现的是卡拉斯作为一名艺术家真实的经历,和她为追求理想和实现艺术理念所做的不懈努力,因为在他心目中卡拉斯永远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电影破天荒地避开了卡拉斯的辉煌时代,着眼于她中年之后的低潮期,乃至奥纳西斯去逝后的绝境描述,展示了这位伟大的女高音如何通过身边友人的关爱来摆脱人生困境,勇敢面对自己的故事;导演同时也用理想化的方式表达了自身对卡拉斯的无限敬意。卡拉斯由法国资深女演员芬妮·阿尔丹扮演,她也是法国大导特吕弗最后的爱人。阿尔丹高贵优雅的气质与美丽的外貌,成功演绎了低靡期中韶华已逝,却仍忠诚于艺术的卡拉斯。


玛丽亚·卡拉斯传奇人生银幕经典演绎——芬妮·阿尔丹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57#
发表于 2012-3-25 00:25:30 | 只看该作者
昨晚整理书籍的时候,翻出以前写的随笔,其中就有五年前电影《永远的卡拉斯》的观后感。一时性起,又听了一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3-24 16:10

有趣的是这部卡拉斯传记电影我居然至今没有。


使用道具 TOP

1158#
发表于 2012-3-25 17:26:17 | 只看该作者
爱乐者,尤其歌剧迷,应该看看。

使用道具 TOP

1159#
发表于 2012-3-27 01:2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3-27 01:24 编辑

2007年在CCTV6还是看了不少好片,除了《永远的卡拉斯》,《勇闯夺命岛》也是不容错过的。一个老头加一个菜鸟,对抗整整一队海军陆战队员,如果不是堂吉诃德转世,那么脑瓜估计也被锈掉了。不过如果这个老头是当年的007,更凭一己之力大闹旧金山逃脱FBI大队人马的追捕,这个菜鸟又是为了救老婆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这种故事就完全有可能发生了,当然这种故事也只有迈克尔.贝想的出来,也只有在好莱坞会上演。




《勇闯夺命岛》  The Rock  




编剧:戴维·维斯伯格、道格拉斯·库尼
导演:迈克尔·贝
主演:肖恩-康纳利、尼古拉斯-凯奇


汉默准将是美国军方的英雄人物,他所率领的秘密行动部队,为美国政府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是许多在秘密行动中不幸为国捐驱的精英们,美国政府却拒绝给予任何形式上的补助。汉默为了向军方抗议这项不公平的制度,不惜率领属下窃取足以致命的沙林生化毒气,占领恶魔岛,以81名观光客为人质,要求美国政府在42小时之内,提出赔偿法,否则将以旧金山为目标,发动一场生化毒气灾难。恶魔岛在1963年之前曾是全美设计最为精密的监狱,固若金汤的警卫措施让关在内部的重型犯个个闻风丧胆。政府面对汉默的威胁,只能求助的一位已在监狱待了30多年,英美两国官方记录都不存在,却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曾经成功逃出恶魔岛的前英国特派员约翰梅森,再加上FBI生化武器专家胡斯比,两人必须在仅剩的30小时内,率领特种部队潜返到恶魔岛,完成任务。



这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捍卫正义和尊严的故事,然而这位悲剧化的将军选择的注定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开头的雨中扫墓;突击队不肯投降全军覆没;尼古拉斯凯奇在F18投弹前最后时刻摇动信号火炬;已成经典。

一部标准的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动作片,在这部片子中同时出现了两位世界上最杰出的男演员,一位是扮演化学专家的尼古拉斯·凯奇,另外一位是扮演英国间谍的肖恩·康纳利。他们都是银幕硬汉,也曾经扮演过很多成功的英雄人物。然而这部影片中我最欣赏的却是第一叛军头目汉默准将。可能说他是个反派兵不恰当,在本片中其实我并没有看到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反派人物。汉默准将,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三次赴越南作战,巴拿马战役,格林纳达,沙漠风暴,三枚紫鑫勋章,两枚银星勋章,国会勋章……但从他的履历上看他简直是个国家英雄。但是为了死去部下的荣辱和他们的家属,他甘愿成为一个罪人,一个叛军……与之相比,那些突袭队员看起来倒是可怜的政府走狗形象,英雄被反英雄化了,而影片对美国政府的揭露更为冷静深刻,它宁可牺牲岛上的科学家和81名人质,也不愿付出应该付出的赔款,那口头上的民主伪装一下就被无情地粉碎了。片子完整的表现了一个被囚禁犯人对自由的渴望,表现了一个科学家对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期盼,表现了一组海豹突击队员对祖国的忠诚,表现了一个将军对自己部下的情谊。这部电影融会了大量的感情元素。片子最后汉默准将放弃了对旧金山的轰炸,因为他说:我是个当兵的……这句话很简练,甚至简单,可是他却融会了一名军人对祖国的热爱,虽然他曾经被政府欺骗,他的部下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在威胁无果的情况下放弃了轰炸,或许他从未想过用旧金山全城百姓的生命换取那笔巨款。最后他倒在自己部下的枪口下,那一刻我为汉默这个“反派”而动容。



艾德哈里斯饰演的汉默准将。看着汉默在执行计划前把两个小孩子支开,看着他大声而无助的喊着停火,看他沉默的合上对方不肯归降而战死的队员的眼睛,看着他最后时刻改变导弹的航线,看着他努力控制失控的成员时的威严,看着他生命完结前眼里逐渐消失的光芒,看着他无力的自责,让人懂得了一个真正的军人的尊严。影片接近尾声那一段美国总统在下令空袭行动之前说的一番话真的很有概括意义,说出了这部影片的中心思想,“我们忽略了汉默这样伟大的军人。”这番话正是汉默准将---这个伟大的爱国英雄之所以做出叛国行动的主要原因。



肖恩·康纳利扮演的英国间谍,他了解几乎全部美国最高机密,包括外星人登陆美国内华达以及刺杀肯尼迪的内幕,30年前他被五角大楼抓获,但是他并没有交出存有这些秘密的微缩胶卷,英国也并不承认这名间谍的身份,就这样这个“隐形人”被美国囚禁了30年,曾经囚禁他的地方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夺命岛监狱,而他却成功地从这里逃出去过,顺理成章他是带领海豹突击队进入戒备森严的夺命岛的唯一人选。

一个联邦调查局的生化武器专家,一个被关了大半辈子从监狱里弄出来的英国老间谍;一个为了去拆除生化武器,一个为了给特种部队带路。在特种部队全军覆没之后,他们两个并没有就此罢手,因为他们知道了有生化武器在威胁城市,而他们都有亲人在那城市里。一个为了自己已经怀孕的女朋友,一个为了自己的女儿。他们不顾生死地和一群彪悍的海军陆战队战斗,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啊、人民啊这些口号性的东西。最后他们成功了,他们保住了自己亲人的性命,同时也就保住了城市里其他人的性命。联邦调查局只是想利用梅森的目的也落空了,梅森在胡斯比的帮助下得到了自由!所有的人物到最后都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家和职责,汉默在最后一刻调转了火箭;梅森在为国家蒙冤几十后,也只是选择平静的归去;汉德森少校在明知会被射杀的情况下,没有放下武器,仍在尽最大努力说服对手信守《海军誓词》。 在总统决定炸岛的时候,总统说:“我们忽略了汉默这样伟大的军人。”整片没有什么大口号,他们每个人都只是在为自己的信念、利益在奋斗,谁都没错,那么错在哪儿?



影片从头至尾绝无冷场,快速的镜头切换、时而紧迫时而煽情的音乐与一路火爆到底的情节配合得恰到好处。影片拍摄耗资巨大,甚至直接动用美国海军陆战队协助拍摄,影片中大量惊险镜头都采取实拍,令人心惊不已。本片由几大明星联手合作: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及007的扮演者肖恩·康纳利,他们的加盟无疑又为影片添了不少魅力。肖恩·康纳利则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只有他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特工,无论是年轻时的007,还是已过半百的约翰·梅森。本片堪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佳动作片。



《勇闯夺命岛》的电影配乐由好莱坞三大配乐大师之 一— 汉斯.季默(Hans Zimmer)承担。影片自始至终被鲜明的节奏所充斥、包围,这样的音乐大量运用在片中烘托紧张的气氛。铜管与弦乐的配合,浑然一体,气势恢宏、宽广壮阔,把宏大的电影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激昂、婉转、狂野与喜悦,在整个乐曲中交替出现,随着影片的展开一步步呈现出来,即使影片结束了,那种紧张仍在心头久久不去。其中最经典的自然要属于那场长达7分钟的汽车追逐戏的配乐,听得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万分。影片自1996年公映至今,我们依然会时不时地会在不同的媒节目中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

Hummell Gets The Rockets



此曲出现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汉默准将带领的陆战队员袭击美军弹药库夺取VX神经毒气弹的时候其背景配乐就是这首曲子。作为一部动作影片的配乐,如何配合影片的动作场面与剪辑是首要目的。此曲在与这部电影的配合方面做得非常突出。作为电子音乐配乐翘楚的Hans Zimmer将电子合成器的震撼效果与管弦乐队的大气磅礴结合得天衣无缝。急促的旋律,搭配紧张的剧情,让人简直得透不过气来。紧张之余,此曲也流露出悲壮豪迈之情,从最开始的夺取导弹、到后来的三角洲突击队登机前往恶魔岛、到突击队和叛军在澡堂激战被全歼,此曲都数次出现,极大地烘托了影片的场景氛围,让人难忘。



Alcatraz Island 的原文应称为“鹈鹕岛”,然而作为许多剧作和小说的原型,这座景色宜人的小岛曾是禁闭重刑犯的残酷铁牢,因此又名“监狱岛”、 “恶魔岛”。监狱位于旧金山渔人码头北方,曾是军事重地。1859年始美军在这里建造碉堡,以扼守旧金山湾;1907年该岛成为军事监狱。1934年因其得天独厚的位置,被设为戒备森严的联邦监狱。之后岛内囚禁过美国最凶恶的罪犯,共有五次自杀、八次谋杀和十四次逃狱记录,除了有些被警卫射杀或落入鲨鱼之口,其余侥幸跳水逃亡者,也多禁不住凛冽的海水而被捕。在狱史的记录上没有一个人能生还逃脱,即使有五人的行踪成迷,仍被认定生还渺茫。虽然物质条件有保障且环境优美,但是这里对囚犯的精神摧残是相当严酷的,最终能离开此岛的必绝对是有着极其坚强的意志的人。

基于不断增加的维护和营运费用,1963年,robert F. Kennedy将军不得不宣布将Alcatraz Island关闭,犯人被转到其他的联邦改造机构,Alcatraz仅留给一人看管。1973年该岛迎来了首批观光客,自此,其幽凄的牢房、原音重现的狱囚音效及离奇的逃狱现场,吸引了各方游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60#
发表于 2012-3-27 19:16:54 | 只看该作者
《勇闯夺命岛》的电影原声非常大气磅礴,是测试音响器材的利器,好像刘汉盛也很推崇这个电影原声。

使用道具 TOP

1161#
发表于 2012-3-27 23:30:34 | 只看该作者
《勇闯夺命岛》的电影原声非常大气磅礴,是测试音响器材的利器,好像刘汉盛也很推崇这个电影原声。
shinelb 发表于 2012-3-27 19:16

《勇闯夺命岛》的电影原声的确相当有气魄,很是震撼人心,我昨晚还在家听呢,只是为难了我的小名琴。

忙了一整天,现在能从容地坐在电脑前与大家分享好听的音乐,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刚才开车的时候,交通音乐频道播了《燃情岁月》的主题曲,很是让人追忆,所以今晚此刻的我只想邀请大家与我一起再感受一次这永恒的经典。


安德鲁里欧   《燃情岁月》电影配乐




《燃情岁月》, 整个电影的音乐如同一坛酝酿了多年的美酒,干醇醉人,为影片情节的渲染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感觉也如同在美国西部广袤草原和林间奔腾着。全片的音乐无论是平静致远还是柔情默默,无论是慷慨悲愤还是无奈痛苦,音乐旋律都是优美动人的,可以说是一篇完美的抒情散文。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纳作为好莱坞一流的配乐大师,为《燃情岁月》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如果说哪部电影的配乐能够有着比电影本身更高的艺术地位的话,《燃情岁月》的原声配乐无疑是其中之一。

使用道具 TOP

1162#
发表于 2012-3-28 18:02:54 | 只看该作者
《勇闯夺命岛》的电影原声的确相当有气魄,很是震撼人心,我昨晚还在家听呢,只是为难了我的小名琴。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3-27 23:30
我也喜欢世霸的,小名琴是当年世霸为阿卡多设计的。好像第一对是给阿卡多的,第二对是放在博物馆的。以前我也听商家说过,李云迪也用小名琴,不知真假,因为李云迪是弹钢琴的啊。而小名琴擅长弦乐。


使用道具 TOP

1163#
发表于 2012-3-29 00:17:41 | 只看该作者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英国、意大利 1990年
又译:《情陷撒哈拉》
原著:保罗·鲍尔斯Paul Bowles
导演:伯尔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主演:约翰·马尔科维奇John Malkovich
   德伯拉·温格Debra Winger



二战后,一对结婚十年的美国夫妇,作曲家波特和作家妻子姬特,为挽救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二人决定到北非撒哈拉旅行,企望在旅途中重拾往昔的温馨与甜蜜。在神秘而捉摸不定的沙漠中,波特和姬特的婚姻危机似乎也因此得到了异样的缓和,波特流连于和当地的妓女寻欢,而姬特却和同行的朋龙雷纳发生了关系。在夫妻关系的断裂中,波特和姬特重新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重要性。然而此时波特不幸染上霍乱,姬特带着他辗转奔袭在撒哈拉,严酷的沙漠吞噬了希望,最终波特还是离姬特而去。姬特在悲痛中阴差阳错跟随一支驼队继续在沙漠中踯躅,并成为驼队的女人,在无尽的沙漠中渐行渐远......费尽周折脱离骆驼帮流浪在非洲集镇上,沦为乞丐。最后被美国大使馆找到。人还是那个人,但灵魂已经脱窍了。



这是一部具有预言性的影片。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在影片中安排了一个能洞悉一切的老人角色。整个故事里这个老人只出现过三、四个镜头,甚至从头到尾都没见他张过嘴,只有那似乎能看穿一切的眼睛在镜头中流露出先哲般的光芒。他的眼神总是和画外音一样意味深长,他说:“波特和姬特从没过过正常生活,他们犯了致命错误,那就是他们视时间为不存在,认为从一年到另一年都是相同的,其实到头来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当丈夫病死在那荒凉的沙漠后,深沉的爱情一点点得以复苏,就好象手术麻醉药效过后的疼痛一般强烈得直戳姬特的寸寸灵魂。她不得不再次直视自己的爱情,自己那无法摆脱的依赖感。原来自己与丈夫早就是一体的生命,无法分割,一个不自由另个就窒息,一个死去另个就不得不在沙漠中在陌生的人群中放逐自己的灵魂,用来麻痹用来惩罚。所以姬特才会在丈夫死后,神情恍惚得跟着一队语言不通到处流浪的骆驼商队四方飘摇,把身体献给陌生的男人,像个奴隶般苟活。那片沙漠被镜头拍的如此美丽,满眼是让人窒息的浓艳色彩,她坐在骆驼上横穿沙漠,像走在画中。但那美景此刻却有着一种触目惊心的凄凉--波特已经死了,她和周围语言不通,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然最后被美国大使馆找到带回了美国,但是那棵破碎的心早就留在了丈夫死去的沙漠上,只剩副躯壳苟延残喘着。电影之所以叫“遮蔽的天空”,可能也是在隐语爱情天空的阴霾和遮蔽,天色明朗后方痛心疾首地发现再也回不去了,只有深深的悔恨和自责伴随余生。电影开头前往撒哈拉时候波特说他不是游客是旅人,游客是随时要想家要回去的,而旅人却是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波特和姬特都把自己留在了撒哈拉。



影片还有一个译名,叫《情陷撒哈拉》。这是更直白的译法,突出了一外“陷”字。其实你我都是在“陷”的人。“陷”多了,就不知珍惜。原来我们说是故事中的主人,原来现在比未来更值得珍惜,原来随手丢弃的,到最后还是拼着命地找回来。小时候妈妈问我,这颗糖你不不要?不要就再也没有了。人生中许多事,就像这颗糖一样,不要,就再也没有了。他们去大漠寻找生命和爱情,却把爱情和生命留在了永恒的大漠。虽然姬特最终走出了撒哈拉,重返美国,明白了爱情的弥足珍贵,可是又能怎样呢?一切已是为时已晚,波特不在了,人生中许多事情没有机会可以重来一次。

影片的结尾寓意深远,在姬特推开影片一开头的那家酒店大门时,一位嗓音低沈犹如上帝的老者,娓娓说着: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何时会死,我们仍将生命视为一口永不枯干的井,然而每件事只能够发生几回,而且次数也实在很少,你还有几次能想起,在你童年中的某一个下午,一个与你如此密切关系的下午,让你的生命失去它就不再是生命?顶多四五次吧,甚至还达不到这个次数,你还会看几次的满月升起?或许再二十次吧,似乎都还有无数次的机会......

面对这短暂的人生,你选择做“游客”还是“旅人"?


The Sheltering Sky Theme   电影原声




伯尔纳多·贝托鲁奇,我们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人物,他就是以影片《末代皇帝》获得了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多项大次,并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最佳导演的意大利导演。为影片配乐的是日本音乐界教父坂本龙一,“音乐无国界”这一最高境界在他身上再次得以体现,他的音乐让我们走入了美丽的撒哈拉,也感触到了人性中淒美的苍凉。影片于1991年获得英国电影电视学院奖最佳摄影奖,金球奖最佳电影原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64#
发表于 2012-3-29 00:24:1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世霸的,小名琴是当年世霸为阿卡多设计的。好像第一对是给阿卡多的,第二对是放在博物馆的。以前我 ...
shinelb 发表于 2012-3-28 18:02

李云迪的箱子正是小名琴。呵呵,钢琴就听自个现场的了,当然选对擅长弦乐的来听了,我猜想的 。不过个人认为小名琴很符合他的气质。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3 09:30, Processed in 0.037772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